第一章 “文件”中的常见问题 2 1.1 如何方便地实现对施工阶段模型的数据文件的检查? 2 1.2 如何导入 CAD 图形文件? 2 1.3 如何将几个模型文件合并成一个模型文件? 3 1.4 如何将模型窗口显示的内容保存为图形文件? 4 第二章 “编辑”中的常见问题 2 2.1 如何实现一次撤销多步操作? 2 第三章 “视图”中的常见问题 第四章 “模型”中的常见问题 3 4.1 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 3 4.2 如何修改重力加速度值? 3 4.3 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时,如何建立中跨跨中没有吊杆的情况?* 3 4.4 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如何定义不等高桥墩? 4 4.5 程序中的标准截面,为什么消隐后不能显示形状?* 4 4.6 如何复制单元时同时复制荷载? 5 4.7 复制单元时,单元的结构组信息能否同时被复制? 5 4.8 薄板单元与厚板单元的区别? 6 4.9 如何定义索单元的几何初始刚度? 6 4.10 索单元输入的初拉力是i 端或j 端的切向拉力吗? 7 4.11 如何考虑组合截面中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8 4.12 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的材龄与定义施工阶段时激活材龄的区别?* 8 4.13 如何自定义混凝土强度发展函数? 9 4.14 如何定义变截面梁?* 9 4.15 使用“变截面组”时,如何查看各个单元截面特性值?* 10 4.16 如何定义鱼腹形截面? 11 4.17 如何定义设计用矩形截面?* 11 4.18 如何输入不同间距的箍筋?* 12 4.19 定义联合截面时,“梁数量”的含义? 13 4.20 如何定义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 13 4.21 导入 mct 格式截面数据时,如何避免覆盖已有截面? 14 4.22 如何定义“设计用数值型截面”的各参数? 16 4.23 如何考虑横、竖向预应力钢筋的作用? 17 4.24 板单元“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的区别? 18 4.25 定义“塑性材料”与定义“非弹性铰”的区别? 19 4.26 定义“非弹性铰”时,为什么提示“项目:不能同时使用的材料、截面和构件类型”? 20 4.27 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不能执行自动计算? 21 4.28 为什么“非弹性铰特性值”自动计算的结果 P1〉P2? 21 4.29 程序中有多处可定义“阻尼比”,都适用于哪种情况? 22 4.30 如何定义弯桥支座?* 24 4.31 如何快速定义多个支承点的只受压弹性连接? 24 4.32 如何模拟满堂支架? 25 4.33 如何连接实体单元和板单元? 25 4.34 如何模拟桩基础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26 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