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一、 课标的要求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 旧教材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 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二、 教材分析 1、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其中教材所附 的读 图思 考 题 让 学生思 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 互转 化 补给 的关系。活 动题 让 学生结 合水循环原 理去 分析说明现实 中的地理问 题 。 2、 教材中出现了 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 合,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 要淡 化 。 三、教学目 标 1、 知识与技 能 (1) 了 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 型 以及 各种水体之间的相 互转 化 规 律 ,了 解目 前 人 类 利 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 水资源的数 量 是有限 的。 (2)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 型 、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 及 人类 活 动的影 响 。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水循环,能 够 绘制 “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 练 的语 言 表 述水循环的过程及 意义。培 养 学生的动手 能 力和知识迁 移 能 力。 (2) 通过学习水的若 干 运动转 化 、更新规 律 ,使学生能 够 结 合生活 实 际 、解释 生活 中的实 际 问 题 ,用科 学的理念、发展 的观 点指 导个 人 行 为。学会 运用辩证 的观 点分析、解决 问 题 。 3、 情 感 态 度 与价 值 观 (1) 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 学生增 强 水资源的忧 患 意识,树立 科 学的资源观 ,养 成节约 用水的好 习惯 。 (2)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