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 ,BE)刘志光BE 是由多种易感因素造成的支气管(直径> 2 mm ) 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不可逆性异常扩张兼有肺实质持续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支气管慢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 咳大量脓性痰和(或) 反复咯血。多数患者童年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病史, 以后常有反复发作的下呼吸道感染, 造成患者肺功能的损害。过去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 近年来研究集中于参与支扩发病的炎症介质 , 并认为高分辨率CT (HRCT ) 是目前确诊的主要方法。1819 年 Laennec 首先描述支气管扩张症,1922 年 Sicacd 行支气管造影证实,1950 年Reid 将造影与病理学检查结合起来。发病机制支扩是原发于支气管与细支气管的一种疾病,包括透壁感染的恶性循环和炎症及介质的释放 ,发病机制为反复支气管-肺脏的感染引起炎性分泌物和微生物潴留所致气道阻塞和损伤,两者相互影响, 导致支气管扩张。1感染-炎症-酶的作用尽管 BE 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近来的研究提示:感染、炎症和酶的作用形成一个破坏支气管- 肺组织的恶性循环, 构成了一个复杂、慢性持续的交互作用,导致 BE 发病及病程迁延进展,被认为是 BE 发病中的 3 个明确的因素 。1)感染:是 BE 最常见原因,是促使病情进展和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一般认为,儿童时期的肺部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及结核)是 BE 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在发展中国家,感染仍是 BE 的最常见病因。本病过去颇为多见, 自从广泛应用抗生素以来, 已明显减少。Angrill 等研究证实 60%~80%的稳定期 BE 患者气道内有潜在致病微生物定植,其中最常见的是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这些微生物是引起 BE 反复急性加重的原因。特别是有铜绿假单胞杆菌定植的 BE 常有更广泛的肺部损害,肺部炎症反应亦更强烈 。成炜等对 56 例患者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其中 51 例痰培养为阳性结果,占 91.1%;所培养出的阳性菌共 72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66 株,占 91.6 %;革兰阳性菌 6 株,占 8.3 %。革兰阴性菌1中假单胞菌属占多数,其中铜绿假单胞杆菌 31 株,占 43.1%;其他假单胞菌 4 株,占 5.6%。成炜等对 56 例患者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其中 51 例痰培养为阳性结果,占 91.1%;所培养出的阳性菌共 72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 66 株,占 91.6 %;革兰阳性菌 6 株,占 8.3 %。革兰阴性菌中假单胞菌属占多数,其中铜绿假单胞杆菌 31 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