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操作材料与幼儿经验迁移的关系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一)感知集合的教育关键经验1、集合的概念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3、集合的比较分类要点把握O1、明确分类的种类及其特点O2、运用分类标记支持幼儿的分类活动O3、用语言表述分类的理由集合与元素的关系u重点活动:“1”和“许多”u关键经验:1、正确运用“1”和“许多”的词汇进行描述2、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3、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通常采用分合操作,直观感知的方法1、观察图片,感知“1”和“许多”2、寻找活动3、操作练习(涂一涂圈一圈)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两个集合的比较)u关键经验1、能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知道哪组多,哪组少,或是一样多。2、会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或“少”等词语表示两组物体数量比较的结果。注意事项u先重叠对应比较再并放对应比较最后连线或观察比较u摆放物体时,应要求幼儿用右手从左向右,以培养幼儿动作的规范性。u先比较“一样多”,再比较“不一样多”。比较“不一样多”时,两组物体的数量只能相差1个。u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但不要求说出数词,不用数进行比较。(二)10以内的数u关键经验1、基数(计数、数序、两数间的相邻关系、相邻数、倒数、数的第1页共6页守恒)2、序数3、数字(认读和书写)4、数的组成计数活动O会手口一致地点数实物,并能说出总数。O认识相应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O能按物取物、按物取数、按数取物,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强调从实物操作过渡到作业单的练习。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v按物点数,认识总数;v感官计数,强化总数;v进行各种寻找活动。数的守恒v何为守恒。v守恒的意义:排除干扰正确判断数量v守恒的关键:正确计数数的守恒指导要点v1、用同颜色、同形状、同大小的物体,改变排列形式学习守恒。v2、用不同计数对象、对象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和不同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进行守恒练习。10以内序数教育要求va、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vb、会从不同的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指导要点va、集中分两段教学vb、结合教具讲解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掌握序数词。vc、引导幼儿对基数和序数进行区分vd、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10以内数字的认读和书写v小班:认识5以内的数v中班:6—10认读1—10阿拉伯数字,能用数字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大班。认识0,理解0的实际意义。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正确书写1—10.数的组成第2页共6页v1、启发幼儿理解数量关系v等量关系(5以内数的组成)v互补关系(6)v互换关系(7、8)v包含关系(9和10)v2、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三)自编应用题v关键经验v1、学习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自编简单的应用题。v2、掌握应用题的结构v3、借助各种编题条件编题v4、根据生活经验自由编题应用题的结构:要说同样的一件事情,要有两个数,这两个数说的是一样的东西v编题条件v1、根据活动编题v2、根据情境编题v3、根据图片编题v4、根据算式编题v5、根据数字编题(四)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教育要求va、理解加、减含义;vb、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及其含义;vc、认识加、减算式并会运算。指导要点O1、根据实际安排教学形式:a、加法和减法分开教。b、加法和减法同时教。c、数的组成、加法、减法同时教。O2、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含义及认识符号和算式。a、从直观入手,理解加减法含义。b、引导抽象,认识符号和式子。3、指导幼儿学习列式和运算a、指导幼儿学习列式的方法第3页共6页b、教幼儿运算的方法4、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运算练习(五)量的概念教育v小班---多少、大小、长短v中班——粗细、高矮、厚薄v大班——宽窄、轻重、远近指导要点u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会正确应用相应的词汇表示比较的结果。u2、寻找和描述物体的量。u3、结合进行量的排序练习u4、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u5、循序渐进的描述物体的量量的排序v小班:3—5个,正排序v中班:5—7个,正逆排序v大班:7—10个,正逆排序量的比较v方法:对两样或三样同类物体进行比较v注意量的比较的相对性v三个物体比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