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摘抄内容: 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正确认识课程理念。 (一)语文学科特点及教学特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牢牢把握“工具性”“人文性”这两方面的任务,在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上下大功夫,实现二者的高度统一: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工具,又要让学生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二)语文学科新课程理念及教学策略。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学科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其他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 )关注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作用。 (2 )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3 )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4 )注重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结构、含义、用法的整体把握能力。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代的发展需要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学习仍是学生获取知识、获得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 )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田地,沟通与生活联系。 (2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 )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5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6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7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8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遵循语文学科教学基本原则。 1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 2 .主体性原则 3 .全面性原则 4 .生动形象原则 5 .听说读写相互联系的原则 6 .知识、技能、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贯彻落实课标要求,全面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贯彻课改精神,落实课标要求的主渠道、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