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导学案 1、作者用很多词语来形容贝多芬,“高傲,举止粗野,态度抑郁„„但是在这骄傲的笨拙之下的慈悲,唯有几个亲密的朋友知道。”你如何看待贝多芬的矛盾性格? 2、探究本文的主旨 3、课文的标题为《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的命运实在坎坷,归纳贝多芬在他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失败挫折? 4、请概括贝多芬的童年生活。 5、作者为什么要大篇幅写贝多芬故乡的美丽? (二)阅读课文 81~84 页,从“巨人的巨著终于战胜了群众的庸俗„„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完成6—11 题。 6、文章第一段说“巨人的巨著终于战胜了群众的庸俗”,这里的“巨人”和“巨著”分别指什么? (1)“巨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巨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824 年 5 月 7 日,在维也纳举行《D 调弥撒祭乐》和《第九交响乐》的第一次演奏会境况如何?此后贝多芬的生活有无改观,为什么? 8、“他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1827年 3 月 16 日)”,艺术家走完了他的人生。文中“大风雨”“大风雪”“一声响雷”“陌生的手”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 9 、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最英勇的力”表现在哪里? 1 0 、什么说“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请简要分析。 1 1 、仿照“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运用其中的修辞手法,来描述观赏早晨阳光下的一尊雕塑的感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2 —1 4 题。 贝多芬百年祭 百年前,一位虽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甚至在街上遇上一位大公和他的随从时也总不免把帽子向下按得紧紧地,然后从他们正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事实上有一次他竟被当做流浪汉给抓了起来,因为警察不肯相信穿得这样破破烂烂的人竟会是一位大作曲家,更不能相信这副躯体竟能容得下纯音响世界最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