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屏蔽》教学设计 【课题】静电屏蔽 【教材】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 3 -1 第二章第 1 节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有以下特点:篇幅较短,但涉及知识点较多,在教学中既要适当拓展又要紧扣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深度;知识抽象,仅靠理论分析,学生不宜接受,我设计了相应的实验和课件,增强学生感性直观认识。此外,还补充相应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本节知识相联系的生活事例较多,但学生平时对这些现象缺少观察和分析,故需查阅资料,丰富本节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本节内容不属于本章重点,但和电学内容联系紧密,本节知识也主要是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分析得到,通过本节教学,还要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理论分析能力的目的。 【教材分析】 《静电屏蔽》是沪科版高中选修 3 -1 第二章第 1 节内容。本节教材在高中教材中是一节思维难度较大的典型课例,侧重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但其原理,即从静电感应到静电平衡的动态过程仍是教学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静电屏蔽知识之前,已具备了电场强度,电场线等基础知识,对静电感应现象有所了解,这些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静电感应的原因及静电平衡; 2 .理解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的特征; 3 .理解静电屏蔽现象及其应用事例。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通过实验训练学生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 .通过理论分析静电平衡特征这一过程,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积极思维,树立了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从静电感应到静电平衡的动态过程,着重说明导体内部的合场强为零时,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对静电平衡状态条件 E0=-E′、E合=0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教法设计】 实验法、CAI课件模拟法、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推理法、讨论法。 【学法设计】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法拉第圆筒、金属网罩、收音机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一.新课引入 复习:电场的相关知识 1.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 2.场强是矢量,既有大小又 有方向; 3.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 力的作用。 回 忆之 前 所学过的 电 场 的 知识,积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