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个德国华裔青年用图阐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转) 2011-01-20 11:04 一个生在中国,在德国接受教育的青年,叫Liu Yan g,她设计了一套图案,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文化或者说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东方文化中不仅指中国,也包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等所有的亚洲国家,而西方文化包括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每幅画下面的评论是我加的,颇有狗尾续貂之嫌,原作者创造的意图就是跨越语言,人人见而懂之。 生活方式: 看起来我们是群居的动物,而西方人是多么孤单的个体。 意见 有意见怎么能直来直去地讲呢!委婉、婉转……这一个“婉”字见东方文化的真章。 时间观念: 西方人守时,准点到;我们可以早来,但一般都是迟到的多。十年前,我和一个同学约会,等了她两个小时。四年前和她约会,等了四十分钟,去年见她,等了她十分钟。管中窥豹,现代的中国人已变得越来越守时了。 时尚: 远的香近的臭;别人用的都是好的,都是时尚的,自己用的反倒是老土。看来中西方都有媚外倾向啊! 人际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系网,真的是一张网啊!这一点上我们活得比较累。 周日街景 嘿嘿,咱人多,热闹啊! 沐浴的时间 记得我以前在文章里讨论过这个问题,老外早晨洗澡为全身清爽整洁去上班;我们晚上洗澡要洗去一天的疲劳,舒舒服服睡个好觉,更加养生。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要不怎么说国外是老年人的地狱呢!人越老越怕孤单,含饴弄孙是老年人最幸福的事了,东方文化在这一点上真是比较有人性。牵条狗是国外老人无奈之选择吧? 自我: 外国文化里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的想法,鼓励你有自己的思想,鼓励你去实现个人意志,所以个人主义膨胀到有时会让人觉得太自私了。我们的文化向来要求个人服从集体,听从组织安排,众志成城,一个好汉三个帮……哪里有个人主义的市场。 对待愤怒: 喜怒不形与色才见涵养功夫。能够心里恼脸上笑,那真是有修养啊!说到“高深莫测”,我们的文化里不是鄙视,而是有几分敬畏的。 聚会: 我觉得我们也不是围成一个大圈的,那样没法聊啊。如果是在餐桌上倒是如此。 旅游: 我想来想去认为我们爱照相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业近年刚起步的关系,从来都没去过的地方自然要照相留念,如果同一个地方第二次、第三次去,大概就没有照像的兴致了。那些第一次来中国的老外也是相机不离手的。 区别在于照相时,老外一般是只照景,我们一般是人要站在景前一起照,给到此一游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