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层以太网交换技术原理与部署

三层以太网交换技术原理与部署_第1页
1/34
三层以太网交换技术原理与部署_第2页
2/34
三层以太网交换技术原理与部署_第3页
3/34
三层以太网交换技术原理与部署 第1 章 以太网基础 以太网系统的真正开端是在夏威夷岛上建造的用于无线电通信的 ALOHA 系统。对于采用广播信道的网络而言,最为关键的一个设计问题就是如何给各个站点分配信道的使用权。 ALOHA 是夏威夷大学的 Norman Abramson 和他的伙伴们发明的一种全新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法,其基本思想很简单:用户只要有数据要发送,就让他们发送。由于广播的反馈性,发送方只要侦听信道就可以知道发出的数据是否被破坏,如果被破坏,发送方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重发数据。区别于传统的静态信道访问方法如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ALOHA 可以很好的处理数据通信的突发性,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后来,为了尽量减少冲突的发生,在 ALOHA 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法。其中在 ALOHA 基础上加入了载波监听的 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是最重要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改进。第一个CSMA/CD 系统是由 Xerox PARC 建造的一个 2.94Mb/s 的系统。这也是第一个被称为以太网(Ethernet)的系统。 1CSMA/CD 规定了一个想传输数据的节点必须执行如下步骤: (1) 监视信道直到其空闲。 (2) 传输数据,并监视信道看是否有冲突发生。 (3) 如果检测到冲突发生,停止传输,发出一个冲突产生信号,再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再回到第一步。这个随机的时间依如下规则选择:如果数据包冲突了n(n<16)次,则此节点以相同的可能性从0 ,1,..... ,2n - 1 中随机选一个数K,然后等待K * 512 比特时间(例如:在10Mbps 以太网中,1 比特时间=10-7 秒),如果n>15,则放弃发送。 Xerox 的以太网极其成功,于是它和DEC,Intel 共同起草了一份10Mb/s 的以太网标准,这个标准称为DIX(DEC、Intel、Xerox )。这个标准就是IEEE 802.3 的基础。 1 .1 8 0 2 .3 的电缆 以太网使用的物理介质主要有: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3 类双绞线、5 类双绞线、光缆。表中列出了10M 以太网使用的线缆特性。10BASE-T 可以使用 3 类双绞线(即普通电话线),及其易于维护的特点实际上已使其成为10M 以太网的主流解决方案。802.3 的每个版本都有一个区间最大长度。为了使网络范围更大,可以使用中继器(Repeater)连接多根电缆,中继器是一个物理层设备,起信号放大作用,对于上层而言,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三层以太网交换技术原理与部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