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牙轮钻头工作原理 第一节 三牙轮钻头在井底的运动 在石油钻井中,牙轮钻头能适应各种地层的钻井,是主要的破岩工具之一。牙轮钻头在井底工作时的运动状态和受力状态是相当复杂的。国内外对牙轮钻头的工作原理,无论在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这些研究成果为钻头的设计使用提供了依据。 三牙轮钻头在井底的运动,决定牙轮与牙齿的运动,也就直接决定牙齿对地层岩石的破碎作用。因此,在了解钻头破碎岩石的工作原理之前,首先应了解钻头在井底的运动。 一、钻头的公转 钻头牙轮绕钻头轴线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运动简称为钻头的公转。钻头公转的速度就是转盘或井下动力钻具的旋转速度。钻头公转时,牙轮绕钻头轴线旋转,牙轮上各排牙齿绕钻头轴线旋转的线速度不同,外排齿的线速度最大。 二、钻头的自转 钻头旋转时,沿着从牙轮底平面到牙轮尖部的方向看,牙轮绕自身的轴线作反时针方向的旋转称自转。牙轮的转动是岩石对牙齿的吃入破碎作用产生反作用的结果。牙轮自转转速的影响因素有公转转速、钻头结构、齿面结构、钻井参数和岩石性质等。一般情况下,牙轮自转的转速比钻头公转的转速快。把牙轮自转转速与钻头公转转速之比称为轮头比,轮头比的值一般在1--1.5之间。 三、钻头的纵振(轴向振动) 钻头工作时,对一个牙轮而言,牙齿与井底的接触是单齿、双齿交替进行的。单齿着地时,牙轮的轮心处于最高位置,双齿着地时则轮心下降。牙轮在转动过程中,轮心位置不断上下变换,使钻头沿轴向作上下往复运动,这就是钻头的轴向振动。纵振振幅就是轮心的垂直位移,它与牙齿的齿高、齿距等钻头结构参数及岩性有关。在软地层,牙齿吃入深、振幅小,硬地层则振动加剧。振动的频率与牙轮齿数及牙轮转速成正比。在旋转钻井中,钻头纵振频率一般为100~500次/min。 此外,由于井底不平,钻头产生振幅较大的低频振动。据国外资料介绍,低频振动的振幅就是井底凹凸部分的高差,一般为10mm左右,频率低于 50次/min。低频纵振对钻头是不利的因素,在硬地层中会造成跳钻。牙轮钻头的纵振是上述 两种振动之和,它构成了牙齿的冲击压入作用,破碎岩石,提高破碎效率。 四、横向振动 所谓横向振动,就是沿着垂直于钻头轴线方向的振动。造成钻头横向振动的因素很多,包括钻头与岩石互作用、钻柱的弯曲变形,钻柱的偏心旋转,钻柱质量分布不均匀、地层倾角以及井底岩石性质差异等等。钻头的横向振动对钻柱的横向振动有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