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1 .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布和主要经营方式;理解美国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了解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所需的自然条件;理解阿根廷发展牧牛业的所做的工作。 2 .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景观图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学习不同的农业与类型。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先进的科技对农业的巨大影响,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培养学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 (1)美国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的分析; (2)阿根廷为发展牧牛业所作工作的分析; (3)比较分析法的运用。 2 .难点 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选择。 3 .疑点 4 .解决办法 (1)通过读图,让学生理解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增加感性认识。 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美国地形图或CAI课件。 五、学生活动设计 1 .教师提问,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讨论归纳结论。 2 .学生实践活动: (1)社会调查:一组学生采访当地五六十年代的“支边”青年,了解当时国营农场的作物种类、自然条件、劳动力、劳动工具、农业科技、交通等基本情况,写成调查报告; (2)资料搜集:一组学生搜集有关美国小麦带、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劳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化程度等资料(包括从电脑网络上下载的资料),写成报告。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 .知识教学点 (1)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布和主要经营方式; (2)理解美国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3)了解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所需的自然条件; (4)理解阿根廷 s发展牧牛业的所做的工作。 2.能力训练点 (1)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景观图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学习不同的农业与类型。 3.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先进的科技对农业的巨大影响,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培养学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板书]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