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79 年11 月,第20 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 年10 月16 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主旨与目的 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为此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 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 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 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 促进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关注粮食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世界粮食日关注粮价:减少浪费比提高产量更有效 10 月16 日,由农业部、国家粮食局、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主办的"世界粮食日--烛光守夜暨全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活动"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数百名活动参与者点燃蜡烛开展烛光守夜活动,以简朴的方式倡导全社会节约粮食,爱惜粮食,提高爱粮节粮意识。 1979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 届大会作出决定,从 1981 年起,每年的10 月16 日为"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主题是"粮食价格--走出危机,实现稳定"。长期以来,粮食安全一直是热点话题。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尤其是上扬,是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威胁,受影响最大的是贫困者。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 年至 2011 年期间,粮食费用上涨致使 7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目前,全球饥饿人口已经达到 9.25 亿,世界粮食安全形势越发严重。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世界人口约为60 亿,到 2050 年时将增加 50%,达到约 90 亿。人口在不断增长,但耕地却在不断减少,因此,需要各国携手解决粮食价格波动问题。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安全问题,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不断加大投入,稳步提升粮食供给能力。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将促农抓粮作为保增长、抑通胀的重要手段。根据农业部的资料,今年全年粮食产量有望超过 5.5 亿吨,实现连续8 年增产。从近期看,国内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可充分满足国内市场和从容应对紧急情况;从长远看,我国做到居民口粮自给即稻米和小麦自给尚无问题。我国不但依靠自身努力解决了 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养活了近 1/4 的世界人口,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最近我国向非洲之角地区提供了 4.432 亿元人民币的紧急粮食援助,为缓解当地饥荒尽了最大努力。而且我国积极利用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