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医学名词解释

中医学名词解释_第1页
1/14
中医学名词解释_第2页
2/14
中医学名词解释_第3页
3/14
1. 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2.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4.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 2. 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 2.阳胜:多指阳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阳热亢盛的临床症状。 3. 阴胜:多指阴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阴寒至盛的临床症状。 4. 阳虚则外寒:因为阳虚,温煦功能低下,不能制约阴寒即出现的虚寒征象。 5. 阴虚则内热:由于阴虚,无力制约阳热而出现的虚热征象。 6. 阴阳互损:一是阴阳偏胜伤及对方;二是指人体内正气(阴阳二气)的任何一方出现了虚损不足,招致对方受损伤的病理现象。 7. 实则泻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 8. 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应补其不足。 9. 阳虚外寒: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 10. 阴病治阳:治宜补阳以制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此即“阴病治阳”。 11. 阴虚内热: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 12. 阳病治阴: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 13.五行制化:制,是制约、克制的意思;化,是生化、变化的意思。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五行制化实质上就是五行相生与相克关系的正常联系。 14.相乘: 乘,即乘虚侵袭。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其次序与相克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金乘木。 15. 平肝和胃法: 又称调理肝脾法。指通过抑肝、平肝,佐以和胃健脾等法以治疗肝气犯胃、肝旺脾虚等证。 1 6 .母病及子: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 1 7 .子病及母:即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 1 8 .滋肾养肝法:又称滋补肝肾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 1 9 .相侮: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又称反克、反侮。其次序与相克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3 . 1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特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医学名词解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