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2.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3. 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如何的物博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去认识我们物产丰富的伟大祖国。(板书课题)一、自主探究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归纳提升:1. 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2. 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liuxue86.com3. 过渡:引入教材 3.1 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 3.2 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探究二:小组讨论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