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链分析及主要市场概述 工业级硅——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制造——硅片切割——电池制造——组件封装 1中国光伏产业链分析 工业硅(9 8 -9 9 %)——高能耗、高污染 中国有极为丰富的硅矿资源,国内具有年产工业级硅90 万~120 万吨的能力。 国内企业普遍采用电弧法用炭还原制取低纯度的工业硅(纯度为 98%~99%)的方法,工业技术极为简单,但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同时还会带来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由于国内企业互相压价,以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提纯工业硅,常常以 1 美元/公斤的价格卖到国外,相当于卖电的价格. 国外通过工业硅提炼成太阳能硅的价格高达 40 美元/公斤,最高时竟达到 200~300美元/公斤卖回国内,利润极为丰厚。 太阳能级多晶硅(9 9 .9 9 9 9 %)——国外垄断、95%以上靠进口 太阳能电池对硅纯度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达到 99.9999%的纯度,即“6 个 9”的纯度。 2006 年国内太阳能级电池已经达到 1450 兆瓦的年生产能力,那么对硅材料的需要将达 1.74 万吨,超过全球太阳能硅材料的实际用量.硅材料价格已经从 2003 年的 20~30 美元/公斤上涨到 2006 年的 200~300 美元/公斤,还常常“有价无货”。 目前高纯度硅的生产工艺主要是“改良西门子法”,用这种提纯方法生产的产品占据 80%以上的市场.但“改良西门子法”是一个集化工、冶金、机械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复杂综合性工艺,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 Tokuyama、三菱,美国的 Hemlock、MEMC 以及德国的 Wacker 等 8 家公司手中,国内企业不具备大规模生产太阳能级硅材料的能力. 目前国内多晶硅产量不足 500 吨,并且技术上比较落后,生产成本明显高于竞争对手.中国企业的技术是从俄罗斯购入“改良西门子法”,但仅限于百吨级产量的技术,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仍然没有达到 1000 吨产能的业界公认最小经济规模(最佳经济规模要达到2 5 0 0 吨/年),同时俄罗斯的技术在电能消耗上明显高于国际同行(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生产1 兆瓦的太阳能电池大约消耗1 2 吨硅材料). 从工业硅提纯高纯度多晶硅是一种高耗电、高污染的化工项目,涉及电力、煤炭、硅砂、氯气、氢气等多种主要原料,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废水、废液排出,如生产1 00 0 吨多晶硅会有三氯氢硅3 5 0 0 吨、四氯化硅4 5 0 0 吨废液产生,同时消耗大量电能,甚至需要建立专用电网、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