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可分为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山式顶、攒尖式顶和录顶等形式。按屋檐的层数分,庑殿顶、歇山顶和攒尖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歇山式、悬山式和硬山式又分出一种没有正脊的卷棚式屋顶。此外,歇山式还分出一种极少见的十字歇山顶。 庑殿顶 又称四阿顶,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庑殿顶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和曲阜孔庙大成殿(此处及后文中有关孔庙大成殿屋顶的叙述有误,孔庙大成殿应为重檐歇山顶——笔者注)。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只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曲阜孔庙大成殿(重檐庑殿顶) 歇山顶 又称九脊顶,除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歇山顶主要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目前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此处错误,乾清宫应为重檐歇山顶——笔者注)等均为此种形式。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用歇山式顶(单檐)。 2 戗脊:上层屋檐角部的屋脊 角脊:下层屋檐角部的屋脊 博脊:1.歇山山花下的屋脊 2.重檐屋顶,下层檐围绕屋身的屋脊(也叫做围脊) 重檐歇山顶 单檐歇山(蓬莱院后院三清殿)悬山顶 五脊二坡,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屋顶左右屋檐出山墙),又称挑山。 悬山式顶 3 悬山(趵突泉公园西北围墙边) 硬山顶 五脊二坡,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屋顶左右屋檐不出山墙)。硬山顶出现最晚,是随着明清时期房屋墙壁广泛使用砖砌以后才大量采用的。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式或硬山式屋顶。 硬山防风火,悬山防雨,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多硬山。 硬山式顶 硬山(广智院的一座建筑) 4 下面为六角重檐攒尖顶,上面为四角重檐攒尖顶 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中和殿(四角攒尖顶)、保和殿(重檐歇山顶) 录顶 屋顶(四边或正多边形)上部做成平顶,下部做成四面坡四向(或多面坡多向)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