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音乐史之明清时代

中国古代音乐史之明清时代_第1页
1/6
中国古代音乐史之明清时代_第2页
2/6
中国古代音乐史之明清时代_第3页
3/6
中国古代音乐史之明清时代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渐趋衰落时期。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为市民音乐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 一.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在明代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戏曲音乐的繁荣,使明清音乐文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一)四大声腔的兴起 宋元时期北方盛行的杂剧,其地位被南方的南戏所代替。它吸取了北曲的音乐成分。在音乐方面形成了南北合流的想象。南曲结合地方方言形成了不同的声腔,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 1. 海盐腔 海盐腔因形成于浙江海盐而得名。1465 年---1487年在当地盛行。 海盐腔为曲牌联套结构。行当分为生、旦、净、末。南戏中共有三种职能;(1)开场时介绍剧情梗概和剧本主题。(2)滑稽调笑。(3)扮演社会地位低下的次要人物。 2.余姚腔 余姚腔形成于浙江余姚一带。为曲牌联逃体。要就行于民余姚腔形成于浙江余姚一带。为曲牌联逃体。主要就行于民间。明末以后,余姚腔衰落。 3. 戈阳腔 戈阳腔,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吸收北曲唱腔,逐渐演变成了戈阳腔。它的唱腔结构,也属于曲牌联套体。戈阳腔的流行,子元末明初至中叶,遍布于安徽、福建等地,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戏曲声腔之一。 4.昆山腔 元末明初已经形成。是明代戏曲声腔中成就最高、 影响最广的南曲声腔。其产生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形成期;与当地语言和民间音乐结合,音乐家的改进产生了昆山腔。2)发展期;在保持原来昆山腔风格的同时,改革。建立了昆山体系,水磨调。改革后的昆山腔,在音乐风格上,轻柔婉转。在伴奏方面,以笛为主等多种乐器组成的乐队形式。 (二)乱弹的兴起与花雅之争 乱弹是指昆山腔之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包括京腔、秦腔、梆子腔等戏曲声腔。当时的戏曲舞台,发生了花雅对峙的局面。 (三)乱弹声腔系统的发展 明清时期戏曲音乐的发展,形成了四大声腔系统。 1 。高腔系统 由明代戈阳腔演变,派生的诸声腔。在语言上,各高腔都采取当地方言。在演出形式上,一人启齿,众人帮腔的特点。 2.梆子腔系 明代产生的戏曲剧种秦腔,在各地流传当中,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派生出各种梆子腔戏曲。在音乐方面,大部分梆子腔剧均采用七声音阶。徽调式。 3 皮簧腔系 皮簧腔系主要包括二簧和西 皮。作为主要腔调的剧种。皮簧腔系的剧种京剧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形成于清道光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之明清时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