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转轨中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 梁优彩 一、引言 一般说来,商品短缺是 1950-1988年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短缺的特点导致绝大多数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是供给导向型。供给导向型的宏观经济模型的确能够很好地描述 1989年以前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但是,在 1989-1991年期间,1989年特别是 1997年以来, 市场疲软和需求不足逐步使得一些工业部门的产出不再由其生产能力所决定,而是取决于市场对这些部门产品的需求。尤其是最近几年,供给大于需求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该模型设计为需求导向型。在该模型中,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固定资产形成、消费、净出口和新增库存所决定,即国内生产总值(GDP)等于固定资产形成、消费、净出口和新增库存四项最终需求之和。这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核算式。模型所用的各项最终需求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它们的和等于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在统计年鉴上还有按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它等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但是,按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并不等于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它们之间有很小的误差。由于按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准确,模型取按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模型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为了使国民经济核算衡等式成立,按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误差放到了新增库存一项。另一种处理办法是加一个误差项,以使衡等式保持成立。 中国是一个有大量人口生活在农村的国家。1999年,约 8.7亿人口生活在广大农村,约占全国人口的70%。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产出水平。因此,为了计算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必须建立一个农业生产函数。另外,考虑到中国经济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之中,在经济生活中每年都发生许多新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非国有经济像雨后春笋一般地迅速发展起来,它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非国有经济与国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市场行为有很大不同,为了分析非国有经济与国有经济的不同特点,模型中还分别估计了非国有工业的生产函数和国有工业的生产函数。为了计算第二产业的产出,还估计了一个建筑业生产函数。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剩余部分。 二、模型结构 2 该模型由93个方程组成,其中54个是行为(随机)方程,39个是定义方程。所有行为方程都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