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教案 绪 论 学时数:2 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中国法制史的概念,了解中国法制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及中华法系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各种类型主要法制的实质、基本内容、主要特点。难点在其发展规律的探索。 知识结构:中国法制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各种类型主要法制基本内容、主要特点。 创新精神的培养:掌握法制方面的中国国情与历史经验教训,从中领悟社会主义系统工程法制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概述 (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 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历史上各种类型和各个阶段的法律制度的实质、特点、作用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二)中国法制史内容概述 从中国法制史发展阶段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 、夏商周三代时期,这一阶段属于奴隶制度的历史类型时期,是中国法制的最早雏形; 2 、战国至秦汉时期,这一阶段是中国封建法制的奠基时期;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是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时期; 4 、隋唐时期,这是中国封建法制的完备成熟阶段; 5 、宋元明清时期,这是中国法制进一步发展并趋于解体的阶段; 6 、近现代化法制时期,这主要包括清末的法制,中华民国的法制,以及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制。 二、中华法系及其主要特征 1 、中华法系的概念 法系是指建立在同一历史传统文化以及相同法律体制基础之上具有共同特征的多国法律群体。中华法系,指一个发展于夏商至于清,以唐律为代表,以礼法结合为根本特征,其影响及于东亚诸国的法律体系。 2 、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 以儒家学说作为法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引礼入法,社法结合;皇帝是最高立法者及审判官;以刑为主,诸法合体;融合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法律文化;重视成文法的制定。 3 、中华法系的成因 外界因素及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国情及政治因素。 三、中国法制史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意义 (一)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注意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论知识;着重法律制度与社会土壤的关系的思索,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 (二)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 1 、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2 、加深对于法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为学习部门法学提供必要的历史知识。 思考题 1 、何谓中华法系?中华法系有哪些主要特征? 2 、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