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果行业的SCP分析 引言 糖果作为日常消费品,被列为5大享受食品之一,已成为世界零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糖果市场在中国食品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产量上看,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糖果市场,但从人均年消费量来看,却仅有0. 7千克,是日本的15%,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更是微乎其微。在巧克力方面,德国、瑞士等欧美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量约达10千克以上,日本、韩国等国家也超过 1. 4千克,而中国还不到 50克。根据中国糖果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的糖果行业从2001年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2005年,全行业总产量达 128万吨,产值突破 200亿元人民币。2011年10月份,中国糖果的产量为24.5万吨,同比增长 38.14%。2011年前10个月,全国共计生产糖果达 173.8万吨,同比增长23.97%。广东省是我国糖果的生产大省,2011年1-10月,广东省生产糖果逾 38万吨,同比增长 12.65%,占全国总产量的21.86%;紧随其后的是福建省、湖北省和湖南省,分别占总产量的14.6%、12.44%和 7.09%。巨大的糖果市场空间,引起国内外大批厂商进入。目前,在中国国内已形成了一批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强势糖果企业,国外大公司越来越看好中国的糖果市场。基于此种情形,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如何、今后糖果行业将向何种方向发展,成为现在业内备受关注的问题。就现有的国内研究来看,中国的糖果行业进入了市场的成熟期,行业加速洗牌,竞争局面势必会加剧。而且由于国内中高档糖果市场空缺较大,多为知名企业生产,因此企业产销额逐年上升;相比之下非知名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在被逐步挤压。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分额,各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提升品牌的重要性,王海宁(2004)认为只有全力打造企业品牌才能促进中国糖果工业的飞速发展。然而我国糖果行业出现的新的腾飞是近些年才凸现的,有关糖果行业的报道多见于报纸和网络媒体,学术界的规范分析还不是很多,而且基本为定性描述或个案分析,缺乏对整个糖果产业组织的系统的经济学分析。本文在基于整个产业的角度,对糖果行业进行了局部调查和实证分析,并通过 SCP分析框架对中国糖果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并对今后我国糖果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 糖果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一) 市场结构分析 1. 集中度 从表 1来看,糖果市场产量逐年增加,企业集中度处于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总体产量占有率刚刚过半,还没有形成类似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样的少数几方独占饮料市场的超强企业,企业竞争比较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