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案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案例1: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康熙年间,大量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通过寄送传教报告、书信、回忆录等,向欧洲介绍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中国形象,并进而形成长达百年的欧洲“中国热”。 但是,在 18 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并更加闭关锁国。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则以英国产业革命为标志开始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工业上的空前发展,使英国有了更多的对外扩张要求。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决定以给乾隆皇 帝 贺 寿 为名 派 遣 使节 访问 中国,讨 论 两 国的贸易 和 建 交 问 题 ,并希 望 缔 结 一项 伦 敦 与北 京 之 间的商 业联 盟 条 约 ,从 而得 到 贸 易上的最优 惠 待 遇 。英国在出 使人 选 问 题 上颇 费 了一番 脑 筋 ,他们考 虑 到 中国历来轻 商 ,且 官 吏 傲 慢 、精 明,所 以使者 必 须 是与商 业无 关、地 位 崇 高 且 办 事 能 力 强的人 。马戛尔尼( George Macartney) 出 身 贵 族 ,获 有神 学硕 士学位 ,做 过驻 俄公 使、爱 尔兰 事 务 大臣 和 印 度 马德 拉 斯 总 督 ,被 英国政府认 为是最合 适 的人 选 。副 使斯 当 东 ( George L. Staunton) 是法 学博 士,代表 团其 他成员 也 都 是各 种 专家,有哲 学家、医 生 、机 械 专 家、画 家、制 图 家、植 物学家、航 海 专 家及 一些 有经验 的军 官 。 英国国王乔 治三 世在给乾隆皇 帝 的信中写 道,他们派 人 出 使中国的目 的,绝非 谋 求扩充 本 国领 土 ,亦 非 谋 求获 取 外国财 富,而只 是为了“研 究 世界 各 地 的出产,向落 后地 方交 流 技 术 及 生 活 福 利 的知 识 ”,“与世界 各 国和 平 共 处 ”。 [1]但信中还 是明确 提 出 了一系列要求:派 使臣 常 驻 北 京 ; 开放 宁 波 、珠 山 ( 即 舟 山群 岛 ) 、天 津 为贸 易 口 岸 ; 在北 京 设 立 洋 行 ; 得 到 珠 山 附 近一个岛 屿 ,以便 储 存货 物; 在广 州 附 近拨 出 一小 块 土 地 供 英商 居住 ; 英商 货 物由 广 东 至澳 门 在内 河 行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