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积累文言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准确的翻译并背诵课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准确的背诵。学习难点文言文词语、句子的理解与积累。学习方法1.板块式教学思路。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结合注解进行翻译。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学习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2.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学习时间3 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1)范读: 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自读: 学生自读课文。3)感知: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yuP)三省(xing)吾一箪四十而不惑(hub)不逾(yu)矩曲肱(gong)而枕之博学而笃(dU)志语〉十二章》。二、预习交流,整体感知1 孔子及《论语》作品简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明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2 诵读感知:明确: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方法与态度、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九章着重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