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保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两岸农业合作长效机制4月13日,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当选为新一届会长。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海协会副会长李炳才、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会议并讲话。郑立中代表中台办、国台办,对农业部对台工作和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有广阔的空间和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因为海峡两岸血缘相亲、地缘相近、语言相通、习俗相似,尤其是两岸农业业态相似。20多年来,在两岸各界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农业的交流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他说,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两岸关系迈向和平发展。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了巩固深化期,意义广泛,影响积极。他指出,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正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支持者、参与者、受益者。目前两岸农业交流合作面临着十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更加积极、全面地探索两岸农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大力加强两岸农业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借鉴,大力推动两岸农业科技和资讯方面的合作,同时要继续加强在大陆设立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支持和指导,充分发挥这两个合作平台的作用和积极效应。郑立中说,这些年,两岸农业合作取得很大的成就,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个合作平台越来越重要,也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探索和解决,要使海峡两岸农业实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两个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说,这几年,台湾提出的旅游观光、医疗看护、精致农业、生物科技、文化创意、绿色能源六大新兴产业,几乎都与农业有关。他举例说明了这些产业与农业的关系,以及两岸农业合作的机遇。郑立中说,大陆有很多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多年的科技研发基础,海峡两岸农业实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是两岸农业合作很好的载体,今后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有很大空间和前第1页共3页景。余欣荣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的工作成果,对协会新一届理事会提出了要求。他强调,要进一步明确对台农业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服务两岸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推进两岸农业合作双赢,实现两地农业要素优化配置,共同推进两岸农业繁荣发展;进一步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投资创业、论坛交流、科技合作、经贸交流四大平台;进一步开拓新渠道,探索新形式,不断拓展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余欣荣指出,对台农业工作是对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级农业部门、部内各司局和部属事业单位,必须要以坚强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履行职责,大力支持协会开展工作。希望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在新一届理事会领导下,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切实增强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为促进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再作新贡献。会议审议通过了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第三届理事会名单;宣读了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当选为新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会长,并聘请于永维、薛亮为协会名誉会长。陈萌山在发言中表示,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大陆农村经济,为台湾农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投资和产业转移空间。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开启了经贸交流新局面。农业作为两岸经贸关系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巩固基础、继往开来的新形势。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必须以此为契机,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基层农民,最大限度地调动两岸农业的积极因素,不断探索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有效模式。协会将继续努力推动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继续深入发展,推动两岸农业产业合作上层次、上水平。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第二届会长于永维总结了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他说,协会已与台湾319个乡镇农渔会中的90%以上基层组织建立了联系,并与台湾中南部地区的民意代表、各级农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团体建立了稳定高效的沟通和磋商机制,赢得了岛内农业组织和农民广泛的认可和肯定,在第2页共3页两岸农业人员交往、信息交流、产业合作、突发事件处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介绍,目前大陆在17个省(区、市)批准设立了29个台湾农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