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情况报告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作关于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情况报告请予审议并真诚欢迎大家对我市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农业国民经济基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关键所在而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又“三农”问题核心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农业工作方针从政策、资金等各个环节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支持和保护促进了增收减负工作有效开展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把增收减负工作作为推进我市农业大市建设推进农村小康建设重点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总体思路从“八五”时期“稳粮棉、兴林果、深加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到“九五”时期“三个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原产品出售型向加工增值型转变;由单一种植型为主向种养加一体化方向转变)再到“十五”提出把运城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成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农业大市目标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粮、果、菜、畜、棉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确保了全市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民负担逐年减轻到20*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587元比*年净增526元年均递增7.1%农民负担由1997年人均40.12元下降到税改前20*年34.14元*年以来全市共减轻农民直接和隐性负担10.13亿元今年全市十三个县(市、区)都实现了农业税全免这些成绩取得在市委、市人大领导支持下才取得其主要做法: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农民增收基础农产品优质高效潜力在加工增值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近年来我们围绕粮、果、菜、畜、棉五大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推进“三五”战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第1页共10页“三五”战略近年来我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项重要举措所谓“三五”战略就三大调产工程和五大体系建设三大调产工程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转变;产量型农业向质量标准农业转变;单一粮棉型向区域特色农业转变五大体系建设就狠抓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质量监测、农业信息、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综合执法到20*年全市优质小麦发展到120万亩棉花发展到近150万亩芦笋发展到15万亩设施农业达到59.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88.5万亩,有11家企业26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肉、奶、蛋产量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全市初步形成了粮、果、畜、菜、棉五大主导产业在五大体系建设上以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农技服务组织这四大市场主体培育和扶持为重点并创新和完善农业组织制度目前已有市级和永济、临猗、XX县区等县(市)成立了农民经纪人协会市农产品会展中心也正在加紧建设全市产地批发市场达到31个其中农业部定点市场4个仅20*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交易总量就达到165.4万吨交易额18.36亿元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上按照市建中心、县建站、乡镇(企业、市场、基地)建点总体规划要求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主体已完工预计20*年春可投入运行;新绛、永济等县(市)已初步建立起了农产品检测站在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上全市高标准建设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和十三个县级信息服务平台今年上半年按照农业部“六个一”标准又新增乡级信息服务站14个培训、认定农村信息员124名目前全市乡级信息服务站总数累计达到79个农村信息员734名农业部“一站通”农村信息员注册量2500余人市、县、乡、村四级农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并运行良好在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建设上全市以继续实施“绿色证书”、“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为重点科技培训成效明显全年共发放科技培训光盘6000碟受训农民6万人(次)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达到1.3万人,有2390人取得绿色证书在农业执法体系建设上,市级和13个县(市、区)全部组建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并广泛开展了农资市场整顿行动从2001年开始我市又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第2页共10页到20*年全市沼气用户达到27814户其中:芮城等六个项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