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技术 常用流行病学分析指标 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工作常涉及到有关疾病的健康状况的测量,且多采用定量的分析研究方法,故常常需要使用一些测量指标。 一、疾病的发生和频率的测量指标 (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 1、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100%,1000/千,或 10000/万,等。 观察的时间单位可根据所研究的疾病病种及研究问题的特点决定,通常多以年表示。 2、分子与分母的确定: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以多次发病,则应多次计为新发病例数,如流感、腹泻等,对发病时间难以确定的疾病可将初诊的时间作为发病时间,如恶性肿瘤等。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是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传染的非易感者,已接种疫苗的有效者,不应计入分母内,例如已患麻疹者或有效接种麻疹疫苗者。但实际工作中不易做到,故当描述某些地区某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时,分母多用该人群时间内的平均人口。观察时间以年为单位时,可用年初与年终人口之和除以 2 所得的平均人口数,或当年 7 月 1 日的人口数表示。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此称为发病专率。由于发病率的准确度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对比不同资料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发病率的标化。 (二)罹患率(attack rate) 该指标和发病率一样,也是描述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但测量的期间更灵活。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或一个观察期为单位。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或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情况。它可以根据暴露来精确地测量发病几率。 罹患率= 某特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100%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三)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1、定义: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包括新和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两种,以时点患病率较常用。时点在理论上应是无长度的,但实际上常以不超过一个月为度。而期间患病率的时间范围较长,特指一段时间,通常超过一个月。 时点患病率= 某一时刻某人群中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k 该时刻人口数 期间患病率= 某观察期间某人群中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