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元(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本)

元(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本)_第1页
1/56
元(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本)_第2页
2/56
元(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本)_第3页
3/56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绪 论 元初到明中叶是中古期第三段,元代文学:1 2 3 4 ~1 3 6 8 。划时代意义: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主导;作家与下层人民联系密切,文学赢得更多观众、读者,影响广泛。 第一节 元代的社会与文学 一.民族压迫与融合 二.思想领域:程朱理学统治地位得到确认,但独尊局面发生变化;信仰多元化。 三.程朱理学影响下降,礼教松驰,下层人民和青年男女蔑视礼教、违反伦理教多。 四.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地位下降,很多人不再依附政权,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意识随即异动。一些“书会才人”和市民阶层联系密切,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转向平民化,知识分子,大量涌向勾栏瓦肆,促成杂剧发展。 第二节 叙事文学的兴盛 一.元代叙事文学成为主流;抒情性文学如“散曲”创作给诗坛带来新气象,但诗词成就远比不上唐宋两代。 二.话本小说的兴盛。 (一)唐以来叙事性文体如传奇小说、变文俗讲已呈活跃趋势→ 宋出现勾栏瓦肆,提供演出场所→ 元演述故事的话本、说唱得到进一步繁荣;戏剧艺术以急管繁弦和曲折跌宕的情节再现社会各阶层人物,更受欢迎。 (二)宋说话分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1.“说经”讲演佛禅道理; 2.“合生”可能属即兴性的滑稽伎艺; 3 .小说讲述脂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 3 .讲史讲述前代历史、兴废战争; 5 .后两者均属有情节人物的叙事文学;话本作者已能运用虚构、提拣等技巧。 (三)元“说话”盛行,讲史居多,如《全相平话五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等,注意情节安排及心理描写;元文言小说,如《娇红记》。 三.戏剧艺术成熟,代表当时文学最高水平:杂剧和南戏。 (一)戏剧形成过程:先秦歌舞→ 汉魏百戏→ 隋唐戏弄→ 宋院本→ 金末元初,在唐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启示下,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要素结合,发展成戏剧;由于宋金对峙,出现杂剧和南戏两种。 (二)元杂剧概况。 1 .元戏剧题材包括爱情婚姻、历史、公案、豪侠、神仙道化等,涉及面广; 2 .许多剧本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封建制度的弊陋丑恶,歌颂了被迫害者的反抗精神,展示出元代丰富的生活和人物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 3 .演戏和祭神酬神结合,既是娱神,也是娱人。 (三)元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1 .这两个剧种都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 2 .杂剧: (1 )风行大江南北。 (2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元(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本)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