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人的伦理问题(一)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 导读: 克隆曾经是前些年相当热门的字眼,近些年虽相对沉寂,但围绕克隆人展开的讨论并没有止息。广大教师对于克隆的认识可能并不深入,即使是生物教师,恐怕也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但克隆人并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还牵涉很重要的伦理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人文学者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今天是我们应用伦理学中心本学期的第一次讲座,我看有这么多同学来,说明对应用伦理学的话题很感兴趣。按说,克隆人这个事情现在已经不是媒体的热点了,但是今天我们来讲这个话题,是想在它作为一个社会话题冷却下来以后,对它做一个理论上学理上的清理。我本来的题目叫做“为什么人类克隆是伦理上不能接受的”,这个题目很清楚,表示我是反对克隆人的。大家都知道,过去几年内,随着克隆羊多莉的问世和死亡,以及去年、前年在克隆技术方面的许多进展,引发了许多伦理上的争论。在国际上争论很热烈,国内也是一样的。争论中有很多观点,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大家讨论问题的深入,早期看来很重要的观点和论据现在看来不重要了。但是在我看来,许多重要的论据还没有被发掘出来,所以我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做这样一个探讨。我想讲一个小时,然后跟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我本人不是一个伦理学家,只是因为对这个问题有兴趣才思考这些问题,因此我的观点都可以也很愿意跟大家一起讨论。 无效的论据 首先我想讲一下,在过去两三年内,哪些反对克隆人的观点今天看来是可以不予考虑的。 第一个观点,早期人们担心克隆人的出现会搞乱人际关系。因为大家知道,克隆人出来以后,他跟这个基因提供者之间不知道是什么关系。父子也不像,母子,母女,都说不太清楚。一个人相差很大岁数也许是七八十岁,但是从生物学意义上讲他们又是孪生兄弟,所以有点乱。还有一个法律关系也是。所以,早期人们担心,人类复制这件事情会导致伦理关系和法律关系的紊乱。今天看来这里并没有很大的问题。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上,处理人伦关系,血缘关系、家庭关系以及法律关系,都有相当的经验积累。过去我们也有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父子关系,有养父养母,是没任何血缘关系的。也有一半血缘关系的比如说继子继父这样的家庭。既然人类历史上有不同的亲缘关系,或者没有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