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好改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企业改制后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1)改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呈多元态势。调查表明,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大多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党建、政工队伍的建设。从经济效益来看,改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与经济效益成正比。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较重视,抓的力度较大,反之则较薄弱。从党建、政工队伍的建设来看,绝大多数原党建、政工队伍比较完备的,它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制度随改制被沿袭下来,则思想政治工作一如从前,开展得有声有色,较为得力;反之则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开展不起来。有些改制企业在“减员增效”过程中往往首先减政工人员,党务和政工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明显下降,甚至不足企业总人数的1%;有的改制企业的政工工作虽有人兼职,但兼而不抓,兼而不管,思想政治工作十分薄弱,特别是许多个体私营企业,由于企业主本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不支持,导致这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2)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呈多元态势。一方面,许多改制企业在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满腔的工作热情认真研究职工群众中所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经验和规律,为深化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陈旧落后,适应不了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具体体现在:一是好做表面文章。许多改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局限于收听广播、观看电影电视、举办文艺演出、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等老方法、老套套,缺乏针对性和创造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二是缺少调查研究,不能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据调查,一些改制企业进行理论学习时往往生吞活剥,照本宣科,对本企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观察和总结,找不到上级的方针政策与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点,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认识与实践相分离,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成为空洞的说教。三是一些改制企业思想政治第1页共5页工作成为“空白点”和“真空带”。这种情况在个体私营企业和一些跨区跨行业兼并、租赁的企业尤其突出。(3)改制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呈多元态势。由于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和方式方法呈多元态势,加上企业改制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导致改制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也呈多元态势。一是通过改制,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被直接捆绑在一起,资产重组、结构调整、下岗分流等促使职工为企业和自身的前途命运努力拼搏,这就从根本上调动了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多数职工从思想上关心、爱护、支持企业的发展,对企业怀有责任感。二是一些职工抱着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吃“太平饭”、“大锅饭”的观念模式不放。他们对改革所带来的下岗、待岗、再就业等问题忧心忡忡,在言行上对改革有抵触情绪。三是部分职工鉴于自身劳动技能等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存在着听天由命的思想。由此可见,企业改制虽然在发展经济、优化劳动组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问题还是很多的,若不认真分析原因,积极探索对策加以解决,将会影响改制企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二、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改制企业领导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的改制企业领导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企业只要“赚钱”就行,对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致使一些正常的活动无法开展;有的改制企业领导不注意学习研究党的方针政策,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问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对职工中出现的一些思想问题不是说服教育,而是采取粗暴的行政手段进行处理,因而凝聚力弱化甚至造成干群矛盾激化,工作陷于被动。二是一些改制企业政工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信心不足。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鉴于改制使自身地位、利益等受到挑战,便心态不平,无心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认识上徘徊、观望,对企业改制后思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