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 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前后 SOD 的变化及其意义的开题报告题目:2 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前后 SOD 的变化及其意义背景:2 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常伴随着氧化应激等炎症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酶,它能够将超氧离子还原为较弱的过氧化氢。有讨论表明,2 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 SOD 的活性明显降低,与血管病变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而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然而目前尚未明确该治疗方式对 SOD 的影响。讨论目的:探讨 2 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前后 SOD 的变化情况,以及其意义。讨论方法:选取 50 例 2 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每组各 25 例。治疗组接受介入治疗,对比组接受常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 4 周和治疗后 8 周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 SOD 活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讨论结果:治疗组在介入治疗后 4 周和 8 周的 SOD 活性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比组在治疗后 4 周和 8 周的 SOD 活性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讨论结论:2 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SOD 活性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说明介入治疗对 SOD 的抗氧化作用有促进作用,可能能够减缓血管病变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