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川区隆化一校六年级数学教研组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报告 隆化一校教科室: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可见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当前,有很多教师忽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主要是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学生没有经过预习,完全跟着老师走,一味依赖教师去被动学习,只会等待老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往往会跟不上,他们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有的老师虽然知道 预习的重要性,但 是没有很认真的对待,学生缺 乏预习方法 的指导 和预习习惯的培养。于是,产 生了以 下 几 种 后 果:预习要求 不具 体,预习不到位 ; 没有预习方法 ,学生无 从 下 手,大 多数学生敷 衍 了事 地 去预习一下 ; 布 置 了预习作业 ,第 二 天 上课的时 候 老师却 不管 不问,让学生感 觉 预习、不预习一个样 ,得 不到及时 的反 馈 。 所 以 ,如 何 开 展 预习,如 何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显 得 十 分 重要。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 的自学能力,如 果对学生的预习方法 加 以 指导 ,学 2 生就能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学生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好习惯,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校正在实施的生本理念下 “361 快乐体验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是提倡以学生为本,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上做自己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实现学习上质的飞跃,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教研组申报《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在数学课堂中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