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医患关系伦理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的是医患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道德范畴,其中包括医患关系的道德基础,病人的权利与义务,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以及融洽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与可行方案。 第一节医患关系的道德基础 一、医患关系的定义 医疗人际关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联系,主要包括医患关系和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医际关系)。医患关系是指患者与治疗者为了治疗和缓解前者的疾病所建立的联系。医患关系是医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十分关注的问题。医学社会学的主要课题是医疗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其侧重点在于研究阐述医患关系的建立,医患间的相互作用及平等地位等;医学伦理学研究的侧重点是研究医学道德准则.医学心理学则着重研究医患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 二、医患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其模式(一)医患关系的基本内客 医患关系根据与诊疗实施有无关系区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另一部分是“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 1 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 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即不是关于诊疗实施中医生与患者的相互关系,而是关于医患交往中的社会、心理、伦理方面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服务态度、医疗作风、医德等。 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是医患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大多数病人对医院、医生是否满意,往往在于看医务人员是否耐心、认真,是否抱有同情心,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诊疗工作。对绝大多数病人来说,对医疗技术的评价是超出其能力的。社会对医生的角色期望很高,不仅要求医生有很好的医术,而且要求医生有良好的品格,富有同情心,能亲切热情的对待病人,能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具有救死扶伤的献身精神。如果说医疗技术是近几个世纪,尤其是20 世纪才得到巨大发展的,那么对于医生的伦理要求和品格要求则是极其久远的事了。‘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曾说:“一些病人虽然意识到其病况的险恶,却仅仅由于对医生德行满足而恢复了健康。”这也说明了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医务人员良好的形象和语言的本身对患者有很大的心理治疗作用,能改善病人对于疾病的消极心理,增强病人同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利于病人对治疗过程的积极配合。医患关系是一种双向关系,其中病人也是重要因素,病人的文化修养、品质素质、心理特征均能影响正常医患关系的建立。但作为医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