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051F学习笔记:单片机的驱动能力 学习51单片机的时候我们就知道51单片机的I/O 口的特点:P0口没有弱上拉,所以做地址线时不用上拉,但输出“1”时就要加上拉电阻,不然输出电平到不了高电平,P1~P3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每个输出管脚都有弱上拉电阻(也就是电阻很大的上拉电阻),造成的结果是输出高电平电流很小,为 uA 量级,驱动不了 LED、数码管之类的,所以要么在外加一个 NPN 的三极管增强驱动,要么LED、数码管用共阳极接法(也就是 LED 正接 VCC,负接 MCU 的I/O;数码管用共阳数码管,COM 口接 VCC)。 虽然道理懂得,但很多时候脑子太死了,MCU 接其他器件的时候,就要MCU 的I/O 输出驱动电流这事给忘了。下面是一个教训:三个不同类型 MCU控制继电器的电路。 图1 MCU 采用STC89C51,增加一个 PNP,增强了驱动能力,能控制继电器TQ-RELAY 的闭合 图2 MCU 用的是C8051F120,I/O 端口高低电平能控制光耦继电器AQW610的闭合 图3 MCU 用的是ADI 公司的单片机ADu C842,这种解法,MCU 的I/O 控制不了AQW610的闭合 图2和图3基本是相同的电路,只不过是MCU 不一样,为什么一个能控制AQW610,一个不行呢?让我们先来看看AQW610的DataSheet. AQW610的电气特性 AQW610光耦继电器里的二极管工作电流常闭端为3.0mA ,常开端为1.3mA。 再来看看单片机ADu C842(ADI 公司兼容的51单片机) ADuC842的电气特性 ISINK 为灌电流,是指低电平输出时,能够吸收的电流; ISOUCE为拉电流,指高电平输出时,能够输出的电流; 在这里虽然没有明确给出拉电流灌电流的最大值,只是把这两个作为输出高电流和低电平的测试条件,但可以认为这个测试条件也就是这款MCU 能输出的最大电流了。ADuC842高电平的驱动电流只能到80uA,P0~02、ALE 低电平的驱动电流为1.6mA,P3低电平的驱动电流能达到3mA。因此想要图3电路工作,AQW610的1脚接 VCC,4脚接 ADuC842的P3口某脚(P0~P2不行)。 C8051F120的极限电气参数 从 C8051F120的电气特性就可以知道 C8051F 系列单片机 I/O 有很大的驱动电流,要注意上表是极限参数,也就是说如果超过列出的极限参数的话,有可能导致器件永久损坏,所以100mA 的最大输出拉电流(输出高电平),足以直接驱动LED、数码管及其他器件。 只要是驱动器件的时候才考虑拉电流是否大于被驱动器件的输入电流需求,如果 MCU 是驱动地址线或数据线,如 SPI、74LS573等一些器件,就很少要考虑电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