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象主义批评 ——“仅仅是用一首散文诗解释一首诗” 相对于以解读透辟、哲理提升见长的科学化批评,印象主义批评方法显然具有重批评家感性直觉的人文主义特征。印象主义批评家怀疑阐释评价的客观性、普遍性,表现出对规范批评和方法论的漠视;他们偏重于批评本质的主观性、艺术性的一面,强调批评体验的直率和真诚。他们注重艺术的感悟力和印象描述力力,因此提出“最好的批评家是艺术家本人”;在他们看来,艺术有情感有灵性,不可进行切割分析,只能在灵魂和灵魂的对话中完成对艺术灵性的把捉。同时,印象主义的批评追求批评写作的空灵和弹性,追求批评的诗性特征和美感功能。正因为印象主义批评具有这些长处,所以在文学批评史上,每当对文学的规律性和文学批评的精确性、客观性、科学性强调过头时,往往就会产生一些来自批评实践中的怀疑:所有创新的艺术品都能用“规律”作出合理解释吗?于是发出“反对释义”的呼 声 。反 对释义,意 味 着 回 过头来重新强调主观、情感,强调批评体验中的印象式 描述。尽 管 如 此,对艺术的感受 与 体验毕 竟 不能代 替 严 谨 的学术思考 ,正确的做 法应 该 是吸 收 印象主义批评的长处,在尊 重印象的同时,把最“虚 ”的、最个 人化的感悟落 到 文本分析的“实”处,使 印象发展 成为有说 服 力的艺术创见。 一、印象主义批评的产生和发展 : 中外 文学批评史上,最早 的批评都是艺术接 受 者 美感印象的自然流 露 ,都带有印象主义的色 彩 。经 过长期 实践,印象主义批评已 由 早 期 的随 意 谈 论逐 渐 发展成一种 独 具特色 的批评方法。无 论在中国 和西 方,印象主义都经 过了 一个 长期 的历 史发展 过程 。 1、中国 古 代 的印象主义批评: 中国 古 代 印象主义批评是在中国 传 统 思 维 方式 背 景 中形 成和发展 的。中国 传统 的思 维 方式 ,带 有具象思 维 的特点 ,重直觉感悟,不重分析论证 ,加 上中国 古代 批评主要 是作家和准 作家之 间 的抵 足 而 谈 ,是艺术中人审 美品味 的交 流 沟 通 ,因此,古 人评论作品好讲 笼 统 的感觉,好作空灵的譬 喻 ,而 缺 少 严 格 的逻 辑 推 论和细 致 分析。这些特点 ,再 以钟 嵘 《 诗品》 为代 表的中国 早 期 批评著 作中就已 经 2 大量存在。《诗品》喜欢用形象化的诗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