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实施“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工作模式典型材料“党支部、专业合作社”是巩固农村、牧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是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牧民长期得实惠”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是深化农村、牧区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促进农村、牧区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的重要载体;是夯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加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党支部+专业合作社”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农牧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合作社、合作社带农牧户,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牧民长期得实惠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这是广大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农村、牧区生产力发展和农村、牧区生产方式变革,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而进行的一项重要探索和创新。目前,全旗成立各类农牧民合作社达到199个,注册资金1.9亿元,入社农牧户1607户,成员4821人,带动农牧户达4000户,培育经纪人130名。在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中,以养殖业为主的合作组织居多。目前全旗199个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中,养殖业合作组织173家,占总数的86.9%;农机合作组织6家,占总数的3%;种植业合作组织6家,占总数的3%;其他类14家、占总数的7.1%。一、“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工作主要做法XX县区为了切实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大力扶持科技能手、致富能手,根据地理环境及区位优势,通过党支部引路,先后成立了畜牧产销合作社、蔬菜种植合作社、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等,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农牧民的人均收入和嘎查村级集体经济比合作社成立前有所增加。(一)党支部牵头创办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带动和服务农牧户。嘎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第1页共4页根据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布局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积极牵头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是是一个嘎查村党支部创办一个或多个合作社,并且按照规定程序实行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合作社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对于一些规模大、地域广的行业,则由苏木镇党委牵头,跨嘎查村建立合作社,形成专业苏木镇、专业嘎查村的格局,以扩大优势产业。对于一些规模大、会员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及时建立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努力做到合作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扩大了农牧区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坚持党管合作社,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和服务。既注重加强党组织对合作社的领导和指导,认真解决合作社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又切实保证合作社独立自主地发挥职能作用。党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保证作用。嘎查村党支部带领和引导嘎查村委会、党小组、嘎查村民小组和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合作社建设;指导帮助合作社选举负责人,为合作社推荐各类人才;指导帮助合作社建立专业分会、专业小组,完善合作社的内部组织体系。二是协调服务作用。党支部通过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为专业合作社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政策、信息以及办理证照等方面的支持。三是宣传动员作用。党支部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牧区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转变观念,消除思想顾虑,积极加入专业合作社。(三)把党员干部推向专业合作社的关键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一是让党员干部在合作社中挑大梁。嘎查村党支部积极为合作社推荐人才,帮助合作社选配负责人。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党支部在合作社发展中,根据产业化经营的实际需求,对党员干部开展培训,同时要求党员干部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为合作社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开展“双向培养”。使一大批党员干部成为致富带头人,使一大批符合入党条件的致富带头人加入了党支部。(四)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始终坚持服务农牧民第2页共4页群众的发展方向。党支部主动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合作社坚持“入会自愿、退会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