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根据提示语,想象画面,练习朗读角色对话。2. 在表演中体会“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的含义。3. 学习用一句话概括,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教学设计】板块一:学习词串揭题: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一一《狐假虎威》。齐读课题。1. 出示第一组词串。窜过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1)指名读。这组词是描写谁的?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出示:狡猾的狐狸)(2)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2.出示第二组词串。逮住一愣被蒙住松开爪子半信半疑东张西望(1)指名读。这组词是描写谁的?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呢?(出示“?”)(2)对,这是一只不威风的老虎,想象它的样子来读好这些词。(指名读,生齐读。)3. 出示第三组词串。纳闷吓得撒腿就跑(1)指名读。这组词是写谁的?(野兽)(2)对,是写大大小小的野兽的。(出示:大大小小的野兽。生齐读。)【设计意图:教学时逐组出示词语,教师无需多讲,就使学生在读词的过程中将课文中出现的“狐狸狡猾、老虎不威风、百兽慌忙逃窜”的形象印在脑海里,并轻松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寓意埋下了伏笔,可谓“一箭三雕”。】板块二:图文互读过渡:小朋友,我们的语文书上为这个故事配了两幅漂亮的插图。我们先来看第一幅插图。(出示插图 1)1. 图文对照学习第 1 自然段。(1)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内容说清楚?(一只老虎逮住了一只狐狸。)板书“图一:老虎逮住狐狸”。(2)课文的哪一段描写了这幅图呢?(出示第 1 自然段)请你来为大家读一读。(3)小朋友,这段话里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把这幅画写得动起来了。(把“窜过、扑过去、逮住了”标红)(4)谁来读读这些动词?(评价要点:动词的朗读是否让这幅画动起来了。)2. 图文对照学习第二幅图。(1)出示插图二。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幅图的内容?(画的是老虎跟着狐狸走,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板书“图三:狐狸吓跑百兽”。(2)课文的第 7、第 8 自然段就写了这幅图的内容,(出示第 7、第 8 自然段)谁来读?(评价要点:注意描写老虎和狐狸不同神态和动作的词的朗读,是否把这幅画读活了。)(3)读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生读这些词。(4)这些词把老虎和狐狸的神态、动作描写得活灵活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