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李友枝周 平唐金荣 施俊法(中国地质调查局进展讨论中心,北京 100083)提要: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发现的一种新矿床类型,它以其显著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多样化的矿物学、容矿岩石和局部地质背景等特征区别于其他矿床类型。由于该类矿床规模大、品味高,近年来对其关注程度正日益加大,对其讨论程度也在逐渐加深。但是,对于该类矿床的讨论而言,有着较多较为复杂的制约因素。例如,成矿地质背景尚不明了,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等还存在较大的争论。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总结国内外 IOCG 矿床的重要讨论进展和成果,分别从矿床的基本特征、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角度出发,进行较为系统而详尽的总结与阐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该类矿床的讨论和进展。关键词: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地质特征;矿床成因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上掀起了超大型矿床的讨论热潮。在预期成矿类型之外“偶然”发现的奥林匹克坝铜-金-铀矿床,类型十分独特,曾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矿床,即“独生子”矿床。然而,随着近年大量类似矿床的发现,以及对该类矿床讨论的不断深化,矿床学家们发现,这些矿床构成了一个新的类型,且将其统称为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及有关矿床(英文多写为 Iron oxide-Copper-Gold Deposits,通常缩写成 IOCG 矿床)。该类型矿床一般规模大,品位较高。代表性矿床还有:澳大利亚的欧内斯特亨利、智利的坎德拉里亚(中生代)和巴西的萨洛博。目前,在国内已有众多学者关注该类型矿床[1-3]。但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其成因和归类尚未统一,对其找矿标志也缺少系统总结。笔者以国内外文献为基础,力图描述其主要特征,并总结其主要找矿标志,以引起国内勘查者的兴趣。1 矿床基本特征1.1 矿床时空分布矿床可见于太古宙—上新世的岩石中,以形成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矿床较多。例如,巴西的萨洛博3ACu(-Au-Mo-Ag)矿床,赋存在大陆环境形成的太古宙萨洛博群变质火山-沉积岩系里。矿床形成压力和深度范围较大,产出深度从地下 200m 至 9km,形成温度为低温到中温。1.2 矿床形态与矿石矿物组合矿体产出形态复杂多样,从不规则状到板状、筒状和透镜状等均有呈现。矿石含磁铁矿或赤铁矿,或二者兼有,比例一般达 20%以上。在以磁铁矿为主的矿床中,矿石矿物是黄铜矿;在以赤铁矿为主的矿床中,铜矿物以斑铜矿和蓝辉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