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_第1页
1/7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_第2页
2/7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_第3页
3/7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1、翼点:由顶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四骨结合形成的“H ”形的缝结构。临床意义:其内面由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当颞骨骨折时可将其撕裂而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翼腭窝:位于眶尖的下方,略呈椎体形,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蝶骨翼突围成。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后经翼管通破裂孔;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通口腔。因而翼腭窝是通向眼眶、鼻腔、口腔、颅中窝、颅底及颞下窝的交通要道。 3、颧弓:颧弓由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组成,形成面部的骨性隆凸,其下缘由咬肌起始,并有颞深筋膜附着于颧弓的内外面。 4、危险三角区:面静脉部分行走于肌肉中,肌收缩时,血液可返流,有的静脉内瓣膜少而薄弱,难以阻挡逆流,当上唇和鼻根部炎症,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海绵窦炎症。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两侧口角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5、面动脉:舌骨大角的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起于颈外动脉的前壁,行向前内上方,经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鞘→腺上缘→腺上面的沟或腺实质内急转向外→咬肌附着处前缘→弓形绕过下颌骨体的下缘上行→面部(经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笑肌、颧大肌深面、颊肌浅面、面静脉的前方迂曲行向前上→口角、鼻翼外侧→眼内眦→内眦动脉。 6、面静脉(即面前静脉):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的浅面→穿颈深筋膜浅层→颈部→斜向后下→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的浅面→下颌角的后下方,与从后上方来的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舌骨大角附近→颈内静脉。 7、翼丛(翼静脉丛) :位于颞下窝,相当于上颌结节后上方处,分布于颞肌、翼内、外肌之间(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均参与形成)→上颌静脉,施行上牙槽后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时,应避免刺破翼丛而发生血肿。翼丛主要收集口腔颌面及眼的静脉血,这些交通静脉可将该处感染扩散蔓延到海绵窦。 8、上牙神经丛:上牙槽前、中、后神经在上颌骨牙槽突基底部交互吻合形成,至该丛再发出终支至上颌牙、牙周膜及牙龈。 9、面瘫:是以面部筋肉麻痹,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疾病。如:歪嘴风、口眼歪斜、吊线风、口歪。 10、咽门(咽峡):是口咽部之最狭窄区,由腭帆、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11、腮腺床:腮腺犹如侧卧其上,为紧贴腮腺深面的血管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