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脉法通俗讲义 陈余粮著 自勉 寄篱躬耕业继农, 苦心医道皱重重。 但求世间少疾苦, 几度寒晓报喜鸿。 序 古云:望而知者神,闻而知者圣,问而知者工,切而知者巧,故后多有世人妄言切为四诊之末,诸工之尾,故轻脉而重问,舍望闻切而独从于问也。其甚者竟谓脉不可学,学之则于医学倍加糊涂,哀哉!大凡言脉不足学,或言脉不为重者,皆畏其“心中了了,而指下难明”,不知医道不精乃杀人无形之刀刃,不求精进则为挂壶之屠夫。若果能精勤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法,方可为明医也。若可日日著心于此,何来习医之难,临证之险?何来药后狐疑,方后祈祷欤?可叹者,繁华盛世多刁钻孔方之人,少淡泊宁静之心也。 夫脉法分境界,若天地有高下,昼夜有温差。论气化则百千脉象无非一气,论纲领则百千万人无非虚实,论脏腑则千丝万缕无非生克,论运动则变化多端无非升降出入而已。既知气化则明阴阳,既知虚实则明攻补,既知生克则明辨证,既知升降则明用药,此脉法之精粹,不传之心法,千古毕竟之道也。医者果能精熟本草、医理、天道、脉法,必少临诊之狐疑也。 道生一,一者太极。一生二,二者阴阳。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天为气,地为形。人以天为父,地为母。天精地血,天气地味而成人,故人有气有形,脉亦有气有形。形气相交,则变化万千,故脉有千百无非形气阴阳而已,此执简驽繁之术也。形气于人便是动静,于脉便是气血。能知形气之理,次晓持脉之道只在晰类、别殊、定名、测证、昭治、观应、洞生死,必可登堂问奥,洞明昭达。医者当层层张罗,步步为网,务求清明治病。 余少年习业,偶有生慧之时,后世事繁杂气形不调,于不调中体悟病气之变化,故亦有所得,唯叹天心不明,世心日重,性光被遮,不能彻悟医道,通达秘奥。修习医学中,或有感触,或得明师,不惭集录,感当世之士,多携家技,或有一得,暴敛财物,伤害天理,予故作此书,非求待善贾也,但求抛出之一砖尔。然虽名为书,实不足言,不求篇幅鸿且巨,但求启迪后学,授人以渔,上无愧于国手教育之恩,下无咎于黎庶托生之情。诚盼明朗贤士仁师指正,期得精进。 庚寅年仲秋陈余粮书于沧州拾芥草堂 开 悟 篇 我 的 脉 学 观 我 们 研 究 脉 学 ,不 能 仅 仅 停 留 在 用 于 诊 断 疾 病 ,而 应 该 更 全 面 的 看 待 脉 法 的 作 用 和 范 围 ,比 如 我 们 可 以 应 用 脉 法 来 预 防 疾 病 ,例 如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