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 、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 、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 3 、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 佛学的兴起 道教的兴盛 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 、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 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 2 、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 )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 )文学题材的新变 玄言诗:谈玄析理 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 、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 )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 )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2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1 、建安、正始文学 建安风骨的美学特征 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正始之音 代表作家:竹林七贤 2 、两晋文学 西晋,太康诗坛: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左思) 东晋玄言诗,孙绰、许询、王羲之 晋宋之际的大诗人陶渊明及其田园诗 3 、南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