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语文组学科校本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名作欣赏 主备人:王静 序号:5 《古诗十九首》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诵读其中的重点篇目。 2. 鉴赏诗歌中的意境、人物形象,品味不同类型的情感。 3. 体会情景结合的语言妙处,学习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 品味游子思妇的情思,引起家国人生的思考。2.诵读重点篇目和其它篇目中的优美语段。 教学过程: 教师自选重点展开教学 。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比较手法、情感、形象。 一《古诗十九首》概述 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列在“杂诗”类之首。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 140— 190 年之间 。 【 意义 】 是乐 府 古诗文人化 的显 著 标志 。汉末文人对 个 体生存 价 值 的关注 ,使 他 们 与 自己 生活 的社 会环 境、自然 环 境,建 立 起更 为广 泛 而 深 刻 的情感联 系 。过去 与 外 在事 功 相关联 的,诸 如 帝王、诸 侯 的宗 庙 祭 祀 、文治 武 功 、畋 猎 游乐 乃 至 都 城 官 室 等 ,曾 一度 霸 踞 文学的题 材 领 域 ,现在让 位于与 诗人的现实生活 、精 神 生活 患 患 相关的进退 出 处、友 谊 爱 情乃 至 街 衢 田 畴 、物候 节 气 ,文学的题 材 、风 格 、技 巧 ,因 之发 生巨 大 的变 化 。为“五 言之冠 冕 ”、“千 古五 言之祖 ”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 诗》 “兴 象 玲 珑 ,意致 深 婉,真 可以泣 鬼 神 ,动天 地 ”——胡 应 麟 《诗薮 》 【 思 想 内 容 】 东 汉 末 年 ,社 会 动荡 ,政 治 混 乱 。下 层 文士 漂 泊 蹉 跎 ,游 宦 无 门 。《古 诗十 九 首 》就 产 生 于 这 样 的 时 代,表 述 着同类的 境遇和感受。这 十 九 首 诗歌,基本是游 子思 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 离愁别绪、士 人的 彷徨失意和人生 的 无 常之感,是《古 诗十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