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PON1 遗传及表观遗传变异与双抗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应的相关性讨论的开题报告摘要:双抗抗血小板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然而其治疗效果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讨论表明 PON1基因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可能与双抗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应有关。本讨论的目的是探究 PON1 遗传及表观遗传变异与双抗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应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应用双抗抗血小板提供理论依据。讨论内容和方法:本讨论将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2024 年 7 月至 2024年 12 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随机选择 300 名接受双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采集其外周血样本。采纳 Real-time PCR 方法检测 PON1 基因 Q192R 位点的基因型,采纳 Pyrosequencing 方法检测-108C/T 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同时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包括治疗前和治疗后(30 天、180 天)的PCI 再介入率、心脏死亡率、肝肾毒性及出血风险等。应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应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等方法讨论 PON1 遗传及表观遗传变异与双抗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应的相关性。意义和价值:本讨论旨在探究 PON1 遗传及表观遗传变异与双抗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应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应用双抗抗血小板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讨论对 PON1 靶向治疗的开发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