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唐代女子服饰

唐代女子服饰_第1页
1/18
唐代女子服饰_第2页
2/18
唐代女子服饰_第3页
3/18
《中国民俗史.隋唐卷》 【女子篇】 唐朝的女子十分爱美,尤其是上层贵族以及宫中的女子。因此,唐朝流行于市井的时尚,都是从宫中流传开来的,所以说,那个时候宫中的嫔妃、皇族是引领时尚的先锋。 一、妆容 一般妇女面部化妆是搽白粉(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为底,显得皮肤白皙细嫩,两腮涂胭脂红,搽胭脂后白里透红,使女性更加妩媚动人。 (一)花钿、额黄、面靥 1、花钿 她们在眉间贴花钿,俗称“花子”,亦称为面花、贴花,是贴在脸上、眉间的小装饰,所谓“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起源于南朝宋,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在唐代,花钿的样式颇多,有菱形、圆形、月形。 各种美丽的花钿,如下: 在唐朝制作花钿的材料,可以是纸、锡箔、鱼鳞、茶油花饼等,以梅花最为多见。而以蜻蜓翅膀最为特别。宋代陶谷所著《潸异录》中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 — 参考百度 2、额黄 额黄妆盛行在南北朝和唐朝,用黄颜料画月形,宫中尚鸦黄和蜂黄。额黄是在额头涂上黄粉。这种黄粉应该是以植物或矿物原料制成的化妆品,涂抹在额头成为风尚,涂黄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到唐朝蔚为时代风尚。 唐朝诗人笔下将涂黄称为“粉蝶蜂黄” 之美。李商隐诗云:“何处拂胸资粉蝶,几时额黄籍蜂黄。” 黄装可涂于额头、眉间、眉上。 据文献记载,妇女额部涂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为染画,一种为粘贴。 染画是用毛笔蘸黄色染画在额上。其具体染画方法又分两种:一种为平涂法(额部全涂);一种为半涂法,在额部涂一半,或上或下,然后以清水过渡,由深而浅,呈晕染之状。 粘贴法较染画法容易,这种额黄是用黄色材料剪制成薄片状饰物,使用时以胶水粘贴于额上即可。由于可剪成星、月、花、鸟等形,故又称“花黄”。《木兰辞》中:“对镜贴花黄。” 3、面靥 面靥是用丹红或墨色在脸颊上点痣状圆点,或钱状、星形的一种流行化妆方式。面靥起初并不是为了妆饰, 而是宫廷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标记。当某妃例假来临,不能接受帝王御幸,即在脸上点上小点,称为点痣,也叫点“的”,女史见了,即不用列名,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妆饰,而专门在嘴角边所点的,即是面靥。 面靥不仅是当时仕女追求美的化妆,还有迷信的成分在内。如“旧言妇人在草蓐亡者,以墨点其面,不尔,则不利后人。” (二)发式 唐代妇女都是留一头乌丝长发(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唐代女子服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