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监督、约束、提示风险 行业风险审查、个人风险审查、资料合法合规、 审批 国家行业政策、 1. 高效性。 2. 风险审查的具体内容 一、重点: 1、 通过高质量的贷前审查提高决策质量与效率。 2、 通过保后管理落实信贷决策内容。 二、《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 1、担保公司应建立统一的授信规范,规定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各环节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要求。 2、贷时审查应当做到独立审贷,客观公正,充分、准确地揭示担保业务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 三、信贷审查原则 1、严格:必须严格执行担保公司担保操作规则及相关的制度、严格执行客户准入条件、严格执行审查标准。 2、精细:在大量、可靠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问题,防范风险。 3、客观:做出的判断必须有充分的事实或理论依据。要做到不偏不倚,客观公正。 4、专业:审查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逐步实行专家审贷。 5、审慎: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揭示风险及可能性,并提出规避风险的措施。 6、独立:信贷审查由独立部门或个人承担,不受任何其它部门或人员的干扰和影响。 四、担保业务流程 《担保业务操作规程》:规定的业务流程为: (一) 申请 (二) 受理 (三) 初审 (四) 评审 (五) 审批 (六) 签订合同 (七) 抵押登记 (八) 收担保费 (九) 发放贷款 (十) 保后管理 (十一) 代偿和追偿 (十二) 担保终结 信贷审查与贷后管理同是信贷管理的一个环节 五、贷后管理与信贷审查的关系 贷后管理是信贷决策具体实施过程。高质量的决策可以减轻贷后管理的压力,为贷后管理创造条件,打下基础。同样贷后管理可以弥补决策上的遗漏或不足。 六、担保业务制度规定:审查重点 1、基本要素审查:客户、保证人资料齐备;内部运作资料齐全。 2、主体资格审查:客户、保证人主体资格、法定代表人证明资料;客户和保证人组织机构合理、产权关系清晰;客户及保证人法定代表人、主要部门负责人无不良记录。 3、信贷政策审查:信贷用途合规合法,符合国家有关政策;信贷方案是否符合银行信贷政 策。 4、信贷风险审查:审核客户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分析、揭示客户财务、经营管理和市场风险,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5、审查结论:提出审查结论和限制性条件。 七、如何认识信贷审查 1、审查核实信贷调查意见的合理性 2、揭示潜在的信贷风险 3、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与对策 4、提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