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五章第三节“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中的内容。为体现新课程中用教材而不是教材的理念,我选择了新的素材文件,内容更加的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PhotoShop常用工具,灵活选择抠图的方法;2.掌握图像编辑、加工的技术和调整图像效果的技术;3.掌握图像合成的一般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图像分析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熟悉图像合成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图像的魅力,增强审美能力。2.提高图像信息的表达能力。3.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加工积极向上的数字化图像,拒绝不健康的图片和网络恶搞。三、教学难重点1.选区工具的灵活使用;2.图像加工的一般过程。3.图像内容的搭配。四、教学策略兴趣激发、案例分析、任务驱动。五、教学准备1.教学设计;2.图像素材:下发并存在个人存储器的公共区域;3.学生导学案。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图片欣赏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提出任务欣赏作品,寻找灵感通过展示几幅优秀的作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图像的合成,如何进行内容的搭配。案例解析案例图像合成的步骤1、选择主题2、素材选择3、图像的选取、组合3、图层的处理、效果的添加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图像合成的一般过程,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4、文字说明。走弯路。学生创作与评价帮助学生选择恰当工具进行抠图,指导学生注意图像内容的搭配。评价部分同学的作品,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再加工。利用素材,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制作。欣赏同学的作品,分析自己作品的不足,再次修改图像。完成,自我评价表。实践操作加评价分析,让学生发现不足,能自我评价。四、总结这节课大家都能通过工具的使用,对图像信息进行了简单的加工。但是,好的作品不是会用工具就能做出来的,要有创意,要提高审美和设计能力。课后,大家可以去看一些思考软件只是工具,关键要提高审美、设计、创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优秀的案例,看看人家图像的色彩、内容是如何搭配的。如果你们创作了新的作品,欢迎大家与老师分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