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唑酮种子包衣对小麦幼芽抗寒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中期报告本讨论旨在探究三唑酮种子包衣对小麦幼芽抗寒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本期报告主要介绍实验设计及初步结果。实验设计:1. 实验材料小麦品种:郑单 9 号试验药剂:三唑酮对比组:未处理小麦幼芽实验组:三唑酮种子包衣处理后的小麦幼芽2. 实验步骤(1)种子处理:将小麦种子浸泡在不同浓度的三唑酮溶液中,分别浓度为 0mg/L、2mg/L、4mg/L、6mg/L、8mg/L,浸泡时间为 24 小时。(2)播种:将处理后的小麦种子分别种植在培育皿中,加入足量的培育基和适量的水分。(3)环境条件:温度为 4℃,光照强度为 100μmol/(m2·s),相对湿度为 80%。(4)采样:在实验第 7 天和第 14 天分别采集幼芽样本。提取总RNA 并反转录为 cDNA。利用荧光定量 PCR 法测定 6 个与抗寒性相关的基因,包括 ABF、COR14a、DREB1A、DREB2A、LEA14 和 RD29A的表达量。初步结果:(1)种子处理后,在 4℃的抗寒条件下,幼芽生长状态整体变差,相比对比组,实验组在第 7 天和第 14 天的幼芽长度和鲜重较对比组显著降低(P<0.05)。(2)实验组中 LEA14 和 RD29A 基因在第 7 天和第 14 天的表达量与对比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BF 和 COR14a 基因在实验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组中表达量较对比组略有降低,而 DREB1A 和 DREB2A 基因的表达量则稍有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三唑酮种子包衣对小麦幼芽抗寒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深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