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上海工业遗产的再利用——西方经验的借鉴的开题报告一、讨论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经济进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工业遗产逐渐成为社会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城市工业遗产不仅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建筑艺术的缩影和工业技术的见证。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城市工业遗产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跨学科的问题,大量西方国家在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进展空间,需要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可行性建议。二、讨论目的和方法本讨论旨在通过文献讨论及实地调查的方式,对西方国家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对中国加强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三、讨论内容和进程1. 文献讨论阶段(1 个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和归纳西方国家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本经验,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经济运作模式、社会参加等诸多方面。2. 实地调查阶段(2 个月)在上海市范围内选择若干城市工业遗产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对文物、建筑结构、使用情况、利用现状等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3. 数据分析与建议阶段(1 个月)将文献讨论和实地调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对中国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可行性建议,并结合政策和实践要求进行论证。四、讨论前期工作计划和资源需求1. 完成文献讨论的收集和整理,分析总结有关国外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经验和教训(30 天)。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 前期调查阶段,选定讨论对象,开展实地考察,并收集相关数据(30 天)。3. 分析实地调查结果,对比文献讨论结果,提出国内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建议(30 天)。4. 本讨论所需的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资料库、数字资料等先进工具和设施,同时需要购买实地调查中所需的通讯工具等,总共预算资金50 万元。以上是本讨论的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