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世界地理》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世界地理是研究世界地域系统的科学,是研究世界自然地域系统、经济地域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它们相互间关系的科学。具体来讲,它是研究世界各大洲、各大洋自然地理结构和世界各主要地区和国家产业分布规律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对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最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和领会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同时,该课程以区域为研究对象,而区域正是地理科学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所在。因而,本课程与“中国地理”课程一样,在地理科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和任务既是教导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各种部门地理学课程综合运用和总结;又是为学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和各种相关工作奠定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三、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世界及其各大洲、大洋、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独立研究和分析掌握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和演化的规律等相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地理教学和相关研究打下基础。通过学习:1.使学生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正确认识如何探讨各大洲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产业分布和地域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2.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如:区域的空间概念、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区域综合特征、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国组织地域生产和布局生产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等。3.结合教学内容与地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各种的基本技能,如搜集、整理和运用地理文献的能力,运用和绘制、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对有关地区进行考察的能力。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使命感。总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了解各大洲各大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从而达到较全面认识各大洲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及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认识各国的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产业结构,和地域经济运动规律,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其它经济建设行业培养合格人才。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主要采用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主要运用讲授、讨论、个别章节采用自学等方法。并注意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精髓,力求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学得活、学得透。确定教学内容中的“某一议题”,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课堂讨论;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绪论22第1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91212第2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66第3章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426第4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516第5章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82212第6章亚洲101112第7章欧洲81110第8章非洲6118第9章美洲1010第10章大洋洲303第11章南极洲2103合计7386390五、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重点和难点绪论1.教学时数2学时2.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该内容要求学生明确世界地理的研究对象,了解世界地理的教学宗旨和课程体系,掌握世界地理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3.教学要点和知识点一、世界地理研究的对象二、世界地理的教学目的、任务三、世界地理的课程体系四、世界地理的学科特点(一)区域性(二)综合性(三)人地相关性五、世界地理的研究与学习方法4.本章重点:世界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5.本章难点:世界地理的学科特点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教学时数共计12学时2.教学目的和要求⑴通过读世界政区图和地形图,能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大势和特点,陆地和海底地貌特点.⑵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熟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成因;了解气候变迁及其原因.3.教学要点和知识点第一节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一、海陆分布大势二、陆地和海底地形三、地球表面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