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案例一、案例背景小花(化名),女,19 岁,湖北人;独生,父亲从事建筑行业,母亲从事旅游行业,家庭经济情况良好;入学前学习成绩良好,比较偏爱语言类专业,且学习非常努力。2017 年 9 月 12 日,小花在父亲的陪同下来校报道。报道过程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到她与其他同学有点不一样,具体的也说不上来。随后,小花的父亲找到辅导员老师,拉到一边,细说了小花的情况:小花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爸妈一直在外务工,陪伴小花的时间不长;父亲年轻时脾气比较暴躁,对小花有家暴行为,母亲性格敏感多疑,也经常责骂小花;初中时,小花因考试成绩,第一次毫无征兆地对其爷爷奶奶大发脾气,出现了心理症状的苗头;高考后的暑假,小花因情感问题,出现了行为异常、情绪起伏较大等症状,并且有了明确的自杀计划,幸好其父亲及时察觉,其自杀计划没有实施。至此,小花父亲才察觉到自己的孩子有心理问题。于是,在入学报到前,小花在父亲的陪同下,前往当地医院进行诊断,诊断结果为焦虑症。对此诊断结果,小花父亲感到很懊悔,懊悔没有陪伴小花快乐成长,也懊悔自己的家暴行为对小花的影响。另外,小花的父亲还说到,小花在 2016 年就已经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但后来因心理问题被退学,后经一年的学习,小花考上了一本,对此,小花的父亲认为小花很喜欢学习,而且非常努力,如果没有心理问题的话,小花可以发展的更好。在与小花父亲的交谈过程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到小花整个身体一直在左右摇晃,感觉安静不下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看起来莫名地兴奋。同时,小花时而对其父亲有推搡、吐口水、辱骂等异常行为,多次质问父亲“怎么不去死”等极端言语。总之,经过小花父亲的描述,以及小花在外在行为表现,初步确定小花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二、原因分析根据小花父亲的描述和专业医生的诊断,小花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留守经历据小花父亲口述,他与爱人长期外出务工,很少陪伴在小花的身边,错过了小花成长的重要阶段;小花由其爷爷奶奶带大,难免有些教育方式和观念有所偏离。小花在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下成长,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其心理问题的产生。(二)家暴和言语暴力经历小花父亲年轻时脾气比较暴躁,经常打骂小花,就算是现在,小花对那段经历仍有阴影;小花母亲生性多疑,喜欢责骂小花,表扬的成分很少,导致小花越来越不自信。另外,小花曾多次说道,她对父母亲带有一种莫名的恨意,很有可能跟小时候所经受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