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 牌信阳毛尖生产工艺操作流程茶叶炒制过程就是在不同温度作用下,随着水分散失并伴之一系列理化特征变化的过程.为了确保"蓝天玉叶"产品高规格、高品味的特征,更好地使产品规范一致,除了对生产原材料(鲜叶)要高标准,严要求外,其整个加工过程更要精益求精,传统的制作方法人的因素占决定因素,生产出的产品外观内质品质难以统一,通过多层面实践与有针对性的操作实验,求证出以下相对较统一的操作要领,技术参数。一、鲜叶的摊放1、操作要领A:做到七分开,即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鲜叶分开;晴雨叶分开;幼龄茶树与壮老茶树鲜叶分开;阴阳坡叶分开;上下午叶分开;正常的与劣质的鲜叶分开;获得认证的与未获得认证的鲜叶分开。B:摊放的场地和用具要清洁卫生、阴凉、通风良好,不受阳光直射。所用的鲜叶比较细嫩,必须摊放在摊青架、软匾或蔑制竹席上,绝对不能直接摊放在地板上,翻动和收拢时要用力轻,防止损伤芽叶、导致劣变。C: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15°C,相对湿度 90%,叶温控制在 25—30°C,不能超过40°C。D:摊放厚度为 6-8cm(每平方米 10 斤),边缘厚、中间薄、摊放均匀、少翻动,晴天空气湿度低,可适当厚摊,防止鲜叶失水过多,应提前加工,雨水叶、露水叶及粗壮芽叶应适当薄摊,适量通风,以便充分散失水分,避免焙黄。E:摊放时间:一般控制在春 4-6 小时为宜、秋 6-10 小时为宜,原则上当天采摘的鲜叶当天加工完毕。操作人员应根据鲜叶进厂时的理化特征做好记录,随时检查在摊放中鲜叶的变化进程,定出加工顺序,防止鲜叶摊放时间不足,形成不了名优茶的最佳品质和因2摊放进度,鲜叶发生质变,产生残次成品。F:摊放的适度程度:叶质发软、芽叶舒展、发出清香、叶含水率 68%为宜,颜色暗绿、无焦边、红梗、手握不粘手。若鲜叶呈紧张挺立状态,表示失水过少、摊放不足;若芽峰弯曲、叶片发皱、芽叶萎缩,表示失水过多,摊放过度。2、作用与目的:鲜叶摊放为名优绿茶制作的必要工序之一。A:随着水分的蒸发,使鲜叶发生轻微的理化变化,茶多酚、儿茶素发生轻度氧化,呈苦涩味的多酚类物质含量下降。由于蛋白质水解作用,不溶性多糖及难熔性果胶也略有水解,使水浸出物和氨其酸增加。青臭气逐步散失,一些香气物质芳樟醇、香叶醇等随摊放过程而逐步增加。B、降低鲜叶水分,使叶质变软,减小细胞膨压,降低鲜叶的弹脆性,增强可塑性,易得于后期做形。C、易得于形成干茶色泽嫩绿,表面光洁的品质特征。所用的鲜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