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 25 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进展,世界历史的进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走向多极。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实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三、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四、学情分析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世界历史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如何设计一个主体的历史情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生涩为通俗,成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五、教学方法一体二辅法,即学生为主体,老师和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六、课前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中搜集整理资料,了解二战后世界各国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导学案上的课前预习。七、...